中醫藥研究論叢

142.1類風濕性關節炎之治療
陳旺全
日本大學醫學部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主任醫師

【摘要】

類風濕性關節炎[1]在一般的印象中,是較為人所熟悉的風濕性關節炎[2],而風濕性關節炎,實際上包括了以小關節對稱性發作為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、以及下肢大關節部對稱發作的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,如僵直性脊椎炎[3]、乾癬性關節炎[4]、反應性關節炎[5]等多種的關節炎,這些關節炎基本上都是導因於體內免疫調控異常,所形成的結晶性關節炎[6],如痛風[7]、假性痛風[8]或是退化性關節炎[9]等,也都屬於廣泛的風濕性疾病。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個古老而非新興的疾病。但是,對於這個疾病相關的致病機轉,及診斷治療的進步,卻是這幾十年的事。最大的進展,是在1950年代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的使用,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症狀,及生活品質。但是隨著類固醇的大量使用,其相關的副作用,卻使得臨床上顯著的療效大大地打了折扣。不過隨著免疫學的進展,免疫調節藥物的出現,如金製劑[10]D-penicillamine,又開啟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另一個里程,不過金劑及D-penicillamine 的藥物,雖有效的緩解了部分患者的症狀或病程,並減少了類固醇的使用。但由於腎臟蛋白尿及骨髓抑制劑等副作用,隨著其他免疫調節藥物的進展,如 hydroxychloroquine sulfasalazinemethotrexatecyclosporineazathioprine 等不僅具備了相當療效,同時又相對安全性較高的情況下,金劑與D-penicillmaine 已很少使用,除非是相當頑固性患者,尤其是抗腫瘤壞死因子(anti-TNF-α)的生物製劑,打破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思維,可以迅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疾病程,同時也可以相對地減少,其他種類藥物的使用,但中醫藥的臨床搭配使用,或單獨使用,在臨床上已獲得突破性的進展,未來考慮中西醫共同治療也是一種願景。

【關鍵詞】

類風濕關節炎、中醫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