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藥研究論叢

131.10脂溢性皮膚炎
楊仁鄰
台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

【摘要】

脂溢性皮膚炎(Seborrheic dermatitis)也稱為脂漏性皮膚炎,是一種好發於皮脂腺較豐富,常見皮脂溢出的臉部、頭皮及軀幹(胸部或背部)等部位的慢性或亞急性炎症皮膚疾患,屬於中醫的「面遊風」、「白屑風」等範疇。若發生在新生兒時期,通常有個專有名詞稱為「搖籃帽」(Cradle cap)。因為常有一片片油脂斑塊或鱗屑片長在剛出生的嬰兒頭皮上,雖然實際上也可能長在其他區域,如耳朵後面、頸部的皺紋隙縫、腋下及包尿布區。嬰兒脂溢性皮膚炎發生的原因,一般認為和成人不同,雖然目前兩者病因都是不明確,而且大多數在九個月後會逐漸改善消失。但是成人罹患脂溢性皮膚炎卻常纏綿不癒,反覆發作,尤其是發生在頭面部區域。在初、中期的感染發炎明顯時,可藉由中藥或西藥的治療得到明顯的改善,但是卻容易復發,並且多次復發後往往纏綿不癒。可見當進入慢性期或復發期時,糠秕馬拉色癬菌感染已經不是致病的唯一主因,臨床的診治是很大的挑戰,卻是中醫的擅場。藉由實證醫學的研究文獻,提供並探討中醫治療的理論和方法。

【關鍵詞】

脂溢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 Seborrheic dermatitis 中醫藥實證醫學